洁净室气流组织
送风气流应以短距离,不受污染地直接送到工作区,并且尽量覆盖工作区,使污染物在扩散之前被携带到回风口。尽量减少涡流,避免把工作区以外的污染物带入工作区。尽量控制气流的上升,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工作区的气流尽量均匀。主要分为单向流洁净室(层流)及非单向流洁净室(乱流)。

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远的位置),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5、净化相关附属设备
包括净化工作台、层流罩、自净器(如空气净化器)、风机过滤单元、过滤器送风口、净化单元、装配式洁净室(如洁净棚)、净化空调机组(恒温恒湿、带过滤器)、风淋室、气闸室(进出门互锁)、传递窗、余压阀(维持稳定正压)、清扫装置(如真空吸尘系统)。

无菌室一般为4 — 5 平方米、高 2.5 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辟于微生物实验室内,可以用板材和玻璃建造。无菌室外要设一个缓冲间,错开门向,以免气流带进杂菌。无菌室和缓冲间都必须密闭、室内装备的换气设备必须有空气过滤装置。在获得了无菌环境和无菌材料后,只有保持无菌状态,才能对某种特定的已知微生物进行研究。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规程
1.无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室内温度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45-65%。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4.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5.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8.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14.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http://www.gdzfs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