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无菌室杀菌前,应将所有物品置于操作之部位(待检物例外),然后打开紫外灯杀菌30分钟,时间一到,关闭紫外灯待用。
(6) 进入无菌室前,必须于缓冲间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
(7) 操作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进行,操作中少说话,不喧哗,以保持环境的无菌状态。
器材及场所的灭菌消毒
微生物检验用器材及场所必须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 高压蒸汽灭菌: 工作服、口罩、稀释液等,置高压杀菌锅内,一般采用121℃灭菌半小时,当然不同的培养基有不同的要求,应分别处理。
2. 火焰灭菌: 接种针、接种环等可直接火焰灭菌。
3. 高温干燥灭菌: 各种玻璃器皿、注射器、吸管等,置于燥箱中160℃灭菌2小时。
4. 一 般消毒: 无菌室内的凳、工作台、试管架、天平、待检物容器或包装均无法进行灭菌,必须用其他方法进行消毒处理,采用2%石炭酸或来苏儿水溶液擦拭消毒,工作人员的手也用此法进行消毒。
5. 空气的消毒: 开启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 即可。
准备工作
1. 先进行无菌室空间的消毒,开启紫外灯30―60分钟。
2. 检验用的有关器材, 搬入无菌室前必须分别进会灭菌消毒。
3. 操作人员必须将手清洗消毒,穿戴好无菌工作衣、帽和鞋,才能进入无菌室。
4. 进入无菌室后再一次消毒手部,然后才进行检验操作。

微粒污染控制编辑
无菌室外源性污染源,主要是通过门和无菌室内外通道侵入的室外空气。因此无菌室的布置通常都采用按照工艺操作的关键程度,洁净度的高低由里往外逐级减弱,抵御室外污染空气的侵入。同时为物料和人员进出无菌室设置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物料的气闸、人员的无菌更衣系统以及室内废弃物传递出来的通道等。无菌室内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无菌室内必要的操作人员和部分工艺设备,通常无菌室内操作人员的四周区域是洁净度差的区域,也是无菌技术中重要的控制内容。
在无菌室的设计中,通过向室内输送定量的洁净空气,稀释置换室内已使用过的洁净空气,将脏空气排出室外,使室内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达到100000级、10000级或局部达到100级的空气洁净度要求,室内已使用过的脏空气由清洁的空气取代,在空气的稀释置换设计中,脏空气与清洁空气持续地混合稀释,逐渐减少房间中的微粒负荷。置换稀释设计对洁净区域的空气净化系统的设计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必须考虑无菌室的布局和操作方式,还要为关键区间提供合适的局部单向空气流动保护,需要注意与空气净化系统供应的空气一样,满布空气过滤器的单向流动罩产生的空气流动也可以置换稀释房间中空气传播的微粒,这种空气流动会增加有效的房间空气交换率,并有助于污染空气置换稀释。无菌室内空气置换稀释污染系统设计时应注意:洁净空气供应的体积应足以抵消空间中不断产生的微粒数,以此维持工艺操作的基本条件要求;室内空间供应的空气应比普通维持条件下空气更清洁;要求混合供应的清洁空气应满足去除房间内含有微粒的空气,以达到室内空气置换稀释的作用。
无菌室内天花板应与风管、管道、灯具、风口等的安装脱开,光滑、无裂缝,易于清洗。无菌室的门窗材料应选择耐受性好、自然变形小、制造误差小、容易控制缝隙、气密性好的材料,好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结构的双层窗,既节约空间、又节约能源,还可以避免玻璃窗结露引起霉变,造成污染;窗尽量采用大玻璃,这样可减少积灰点,又有利于清洁工作。

5、净化相关附属设备
包括净化工作台、层流罩、自净器(如空气净化器)、风机过滤单元、过滤器送风口、净化单元、装配式洁净室(如洁净棚)、净化空调机组(恒温恒湿、带过滤器)、风淋室、气闸室(进出门互锁)、传递窗、余压阀(维持稳定正压)、清扫装置(如真空吸尘系统)。

无菌室一个应用行业非常广泛的基础性配套产业,在电子信息、半导体、光电子、精密制造、医药卫生、生物工程、航天航空、汽车喷涂等众多行业均有应用,并根据行业的精密与无尘要求,等级差别也较大。
级别高的当属航天航空的航空仓,基本是属于1级,属于特殊领域,面积相对较小。
另外对级别要求较高的是生化实验室和高精纳米材料生产车间,物联网芯片的发展将是未来需求的一大方向。
随着电子元器件向微小化方向发展,液晶面板已经升级至第八代,行业需求非常巨大。
要求编辑
1.工作室应矮小、平整,面积只需4米2左右,高2.2—2.3米,内部装修应平整、光滑,无凹凸不平或棱角等,四壁及屋顶应用不透水之材质,便于擦洗及杀菌
2.室内采光面积大,从室外应能看到室内情况。
3.为保证无菌室的洁净,无菌室周围需设缓冲走廊,走廊旁再设缓冲间,其面积可小于无菌室。
4.无菌室、缓冲走廊及缓冲间均设有日光灯及供消毒空气用紫外灯,杀菌紫外灯离工作台以1米为宜 ,其电源开关均应设在室外。
5.无菌室与缓冲间进出口应设拉门,门与窗平齐,门缝要封紧,两门应错开,以免空气对流造成污染。
http://www.gdzfsys.com